芦岭矿综采一区机电工黄明安,五十开外,不善言辞,身板虽然显得单瘦,但忙碌起手中的活来可灵巧得很,在他作息时间里没有闲聊、呆座的空间,哪怕是一个人在机电维修间,也如受惊的“兔子”一样,清理零件、打磨工具、整理回收材料、搬运区队物资……
“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兢兢业业干好,把工作当成自己家的事来干。”参加工作的那天,师傅教给他从业准则,受到“光环”的影响,几十年来,他一直这样坚持。不懂就学、不会就看,只要有时间,总能看到黄明安忙碌的身影。
别看他学历不高,可就是爱钻研技术,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了几十年,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由于在机电维修上吃得透,检修环节上背得熟,使得他在工作时总能切入要害、细致入微。井下需要更换皮带机滚筒,是个体力活,他硬着头皮凭借着他一百多斤的体重,利用千斤顶和拉子一点一点的进行安装、调试,没有一丝怨言。
从矿Ⅲ1022工作面、机巷工作面再到风巷将近两公里的路程,巷道内的管路、电缆、支架和皮带机每个线路都要精细化吊挂,他就像个“风火轮”一样,每个班都要跑四五个来回,同时还要做好皮带机的维护。
在工作现场也是如此,由于检修班负责的机电设备种类多,活杂量大、点多面广,安全隐患威胁相对较大,一点做不到就会影响全队安全生产,以往有少数的“安全问题人”在作业中,经常以减少施工程序、降低检修标准来偷懒省事走捷径,而黄明安在现场,是一边带着干,一边反复强调检修标准和安全注意事项。久而久之,职工的操作行为被“规范”成了习惯,偷懒省事的现象逐渐销声匿迹了。
有时井下皮带机或是电源开关出了故障,这节骨眼上,班里选派出场的第一个就是黄明安,认识他的人,无不发自内心佩服这位机电“土专家”,他却只是笑笑说,自己是个打杂的。
他习惯了在维修间面对一堆堆旧配件,在修旧利废的“土作坊”,许多“肢体不全”或“大病下岗”的设备器材都是在黄明安的精心料理下重获的新生。
(撰稿:蔡文涛 审核:徐燕萍 责编:梁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