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运处打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把能力强、敢担当、善作为的技术人才选拔到主管技术员的岗位上来,享受副科级薪酬待遇,此举在矿区铁路引发热烈反响。今年以来,铁运处实施“3341”人才培养规划,加强三支人才队伍建设,激活矿区发展“动力源”。
技术人才精准培养
随着矿区铁路“四化”建设深入推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为把优秀人才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做到用当其时、用当其力,该处下发了《铁运处主管技术员聘任暂行办法》,旨在提高人才职位匹配度,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的马秋波,来到铁运处就职,先后担任祁南、李槽坊、蔡楼等车站站长职务。刚来时,他很难适应偏远岗点的工作生活,在扎根基层车站锻炼后,逐步成长为具有丰富的基层管理经验和行车实践知识的专业人才。如今,被任用为临涣车务段主管技术员,人生之路越走越宽广。“和我一同聘任为主管技术员的还有王海涛、高凯。处里设置主管技术员职务,为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路径,更加激发了高校毕业生干事创业的热情。下一阶段,我将紧跟矿区铁路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实践促发展、以理论促提升、以管理促和谐,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为铁运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马秋波说。
技能人才选拔培养
铁运处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立足职工结构现状,在抓好教育培训的同时,以培养铁路运输主体专业技能人才为抓手,每两年举办十大工种“状元杯”技术比武,激发全处职工学技术、学业务的热情,为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该处在重奖优异成绩选手的同时,对集团公司技术比武认定的工种并获得优异名次的,直接晋升一个技能等级。如今,当年的技术比武状元丁丁、郑传江、石磊、尉敬彬已成长为淮北矿业工匠,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该处还依托“工匠工作室”、“青智淮矿”创新工作室平台,以创新项目为媒介,推行“项目+人才”的培养模式,围绕节约创效、技术改造、技术革新等课题,引领青工参与项目攻关,通过小革新创造大效益,将两个工作室建设成为岗位的创新源、项目的攻关队、人才的孵化器。“丁丁工匠工作室”成立以来,独立研发出38件创新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3项。同时该处制定了“一专多能”激励办法,对取得与所从事工种相近的两种及以上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员工,给予市场化收购。
管理人才严格培养
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机关人员“逢进必考”、管理人员公推公选等竞争性选拔成为常态,选人用人机制更具活力。实行末尾淘汰机制,畅通管理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通道。该处配套出台了《铁运处2022-2025年人才开发培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铁运处科级管理人员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班组长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铁运处高校毕业生担任班组长助理实施办法的通知》,严格各级管理人员选拔、任用、考核、退出程序,做到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
2021年以来,该处公推公选副总师1人,公开选拔4名机关工作人员,14名职工通过公开竞聘走上班组长岗位;25名科级管理人员,29名班组长退出现职。
相关链接
铁运处“3341”人才精准培养规划,“3”即统筹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三支人才队伍建设;“3”即创新引才用才、创新人才激励、创新人才评价三项机制;“4”即实施人才素质提升四项计划,科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优秀青年人才素质提升计划;“1”即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勇于创新、富有活力的人才队伍。
(撰稿:张艳 审核:尹良功 责编:梁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