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动态>>基层新闻>>正文
基层新闻
【退役军人风采】青东煤业王保卫:穿上军装能战斗 脱下军装能奋斗
2022-07-30 07:50 李亮 孙婷婷 

他1994年参军,曾是一名优秀的武警战士,先后荣立三等功1次,连续2年被评为“优秀士兵”和“优秀班长”,穿上军装的那一刻英姿飒爽,尽显责任和担当。他1997年从部队退伍,换上工装奔赴新的“战场”,从一名普通的煤矿工人逐步走上管理岗位,25年埋头苦干,重新书写奋斗史,生活在生活之中,却活在生活之上。他叫王保卫,原中国武警水电支队士兵,现任淮北矿业集团青东煤业公司掘进三区党支部书记。

告别军营,踏上新的征程

军营3年生活,他先后从事防暴、文印、保密等工作,苦练基本功,努力学习业务知识,练就了不怕苦不怕累、坚韧不拔的意志,在部队入党,多次受到部队嘉奖。

“习惯了敬礼发现自己已经没了军装,微微地放下手才知道自己已经不再是兵了”,回忆刚刚退伍时的样子,王保卫怅然若失道。

1998年8月,他退伍到淮北矿业集团海孜煤矿,被分配到保运区,一身“绿装”换“蓝装”,成为了一名普通的煤矿工人。在电钳工这个新的工作岗位上,他刻苦钻研机电知识,尤其在综采综掘新型设备、电器自动化领域,由于个人的勤奋好学、努力钻研,很快成了一名“土专家”。当时井下掉电频繁,他细心发现多数掉电问题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针对这一现象,他在班组内挑选技术精湛的老职工担任“值班”便于快速解决现场问题,自己则带着一帮年轻人成立“检修班”,培养年轻人良好的工作习惯,提升检修质量,杜绝了30分钟以上的停掉电问题,他所在班组被矿评为“标杆班组”,他本人被提拔为班长。

2009年海孜煤矿(西部井)成立综掘区,引进新设备,在机电方面已经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王保卫被委以重任,任命为掘修区机电队队长,当时井下共有5台综掘机运转,他带着他的班组完成岩巷进尺276米/月,煤巷进尺340米/月,刷新了当时的进尺记录,由于工作业绩突出被提拔为副区长。

在新的岗位上,做出新的贡献

时光荏苒,光阴依旧,时光辗转来到2017年,海孜煤矿宣布关井闭坑,原海孜煤矿(西部井)并入青东煤业,在新的家园里,已成长为掘进三区党支部书记的他,继续保持一名军人的精气神,为这个企业继续发光发热。

他在区队推行准军事化管理,班前会上带领区队职工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干起工作雷厉风行;在职工公寓,职工受到他的感染,把被子叠成“豆腐块”,床单铺得像湖面,地面擦得像镜子;在施工现场,他带领职工认真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棚腿、电缆、皮带、水沟全部一条线,工作时严格执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上级领导检查指导工作时认真执行“报告”制度,有效提高了职工工作执行力和战斗力。王保卫抓好职工关心的奖金分配问题,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把工资向脏、累、险工种岗位倾斜,实行以效计量、以量计分、以分计奖,形成了“人人肩上扛指标、个个工作奔目标”的良好局面,有力保证了班组安全生产。

作为一名科区党支部书记,他坚持从职工中来到职工中去,积极开展党支部书记“三进”,把做好职工群众思想工作作为一项“基本功”,帮助职工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构建“家文化”、营造“家氛围”,让职工真正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

他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区队推行“党员党员,冲锋在前”党建特色做法。2022年,在施工的932风巷回风道施工过程中,面对地质条件复杂,顶板破碎不易控制,施工工序复杂、劳动强度高、安全管理难度大等诸多困难,他带头参与,组建了“党员党员,冲锋在前”突击队,将全区党员编成以党支部书记和区长为组长的24小时随时待命的两个突击队,要求党员随时待命,奔赴生产条件最难、作业环境最差、生产任务最急的“一线”,一时间全区士气大振,克服困难,出色完成了生产任务,掘进三区被矿冠以“掘进铁军”称号。

王保卫就是这样一个“工作狂”,他默默地奉献着,永葆着穿上军装能战斗,脱下军装能奋斗的本色,赢得广大干部职工的交口称赞。


(撰稿:李亮 孙婷婷 审核:李文博 编辑:王宏杰)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请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