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朱仙庄矿始终坚持“减人、提效、保安全”奋斗目标,全面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智能化矿井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总体发展呈现出“从无到有、由点到面、全面推进”的良好局面。

2019年9月,朱仙庄矿第一个智能化8105综放工作面建成投产,揭开了该矿煤炭开采智能化发展的序幕。
2021年7月,第二个智能化8106综放工作面建成投产,标志着朱仙庄煤矿在煤炭智能开采领域逐渐走向成熟。2022年6月,第三个智能化883-1综采工作面建成投产,矿井大踏步迈进智能化开采新时代。
2022年11月,朱仙庄煤矿第一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Ⅱ1057机巷掘进面建成,自此,开启了在智能化掘进领域的探索与实践。
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实现“少人化”
该矿应用智能控制和可视化远程控制技术,装配液压支架电液控系统、图像视频远程跟踪系统、采煤机自动化集控系统、工作面环境监测自动化等设施,提高采煤工作面自动化水平,实现集约化开采和安全高效支护。

该矿884工作面智能化系统实现液压支架、采煤机、刮板运输机等工作状态的远程监测、远程控制、故障告警、故障记录。实现采煤机记忆截割,液压支架自动跟机作业功能,截割率、液压支架自动跟机率均达到75%以上,完成综采工作面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控。同时,在884工作面建成信号传输系统,为智能化工作面设备监控控制、数据通信等提供高速、可靠的无线数据传输通道,实现地面和井下集控中心“一键”启停及协同控制功能。采煤机记忆推进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单轨吊无人驾驶、智能供电监控系统、AI视频智能分析等智能装备应用,实现生产系统少人无人运行。
智能化机电与运输实现“无人化”
自2022年年初开始,朱仙庄矿先后完善了供电、提升、主通风机、主运输、供排水等智能化系统,先后完成了TDS智能干选系统、井下电力监控系统+局部通风机系统扩容、主井提升系统无人化改造、矿灯智能管理系统等建设。

电力监控系统,实现对地面主要变电所、井下各变电所、主要配电点等电力系统的数据采集、运行状态监视、远程集中控制;建成TDS智能分选系统,地面生产系统实现智能控制;建成全国一流的智能装车系统,实现装车无人化;地面变电所建成自动防灭火系统,具备火灾预测预警及自动灭火功能。矿井主运输带式输送机实现远程集中控制、无人值守;南翼主运皮带建成智能煤流系统,实现皮带运行速度智能调节,结合AI智能识别系统,实现皮带空载、跑偏、大块煤、堆煤、异物及人员违规穿越皮带等预警、停车。
智能化机电系统的应用与完善,实现各设备安全联锁智能化运行,实现无人值守、量多快运、量少减速、节能增效、减人提效,能够有效遏制煤矿机电事故及人员伤害事故发生,为智能化矿井开展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专项行动夯实基础。智能化辅助运输系统的应用与完善,实现了减人、提效、节约、增安的目标,为矿井构建了一张安全智能、精准高效、紧密连续的辅助运输网络,新系统全面取缔了传统落后的运输模式,开启了煤矿辅助运输的新篇章,为智能化矿井的生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运保障。
智能化“一通三防”“联动化”
矿井先后建成智能通风系统、综合防尘系统、智能注氮系统、瓦斯泵站智能控制系统,各系统实现地面远程集中控制,具备自诊断、自评估、数据主动上传、数据分析与应用、分级报警和瓦斯预警功能,系统与人员定位、应急广播等实现联动。

智能通风系统通过对KJ90X安全监控系统进行升级,建成矿井智能化通风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对风门、风窗智能调控、远程控制,对风阻、风量、风压等参数实时监测、智能分析,对通风网络阻力实时监测、智能解算。综合防尘自动化控制系统覆盖井下各作业场所,通过识别人、车或粉尘浓度实现智能启闭功能,通过井下5G通信系统网络传输实现地面远程控制;智能注氮系统实现制氮装置一键启停,具备关键运行参数和状态集中显示功能,实现注氮装置近、远程控制;瓦斯泵站实现一键启停、一键轮换、故障轮换、设备检修等预设远程控制功能 ,实现抽采系统智能化。智能化一通三防系统的应用,丰富了灾害治理的手段,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
智能化监控与监视“集成化”
该矿陆续建成水文监测系统、矿压监测系统、人员入井智能检测系统、人员精准定位系统,并对数字化信息机房升级(含视频平台升级)、调度指挥中心升级改造。建成井下万兆工业环网及WIFI无线通信系统基础网络,为各类自动化(智能化)控制系统、井下各监控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交互通道,实现井上下主要作业地点(巷道)无线WIFI信号全覆盖网络。智能化监视与监控覆盖人员精准定位系统、带式输送机异物识别检测系统、通信融合系统、人员入井智能检测系统。综合自动化平台系统采集生产现场各类自动化控制数据,智能化管控平台及GIS一张图系统深度挖掘数据内涵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实现了智能化管控集成到位。

朱仙庄矿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实干创新为驱动器,积极对标国内外先进科技装备,坚定不移加快矿井智能化、数字化建设,助推智慧矿山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
(撰稿:张丽霞 审核:张万学 责编:何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