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许疃矿党委负责人向该矿高校毕业生推荐了《中国青年报》刊发的一篇通讯报道,主人公为“矿”痴迷,跟自己竞争的先进事迹引起了毕业生们的强烈共鸣,而在文章的推荐语中,该矿党委负责人语重心长写下的“青春三问”,更是成为激发毕业生们实干担当、建功立业热情的“引爆点”。
矿山炼真金,青春有三问。一问“我”对入矿就业及个人成长的认识是否清晰、坚定?二问“我”是扑下身子与职工打成一片,在百米井下学以致用,用心解答课本上找不出现成答案的题目,还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身在曹营心在汉”,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耗费于抱怨和吐槽之中?三问如何把“小我”主动融入“大我”,执着地“与自己竞争”,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推进煤矿企业机械化、智能化的提档升级,发挥个人洪荒之力,答好时代青春之问?
“青春三问”一经抛出,立刻成为该矿高校毕业生之间的热议话题,引发了强烈反响。
以问题激励行动、以答题践行初心。该矿2022年高校毕业生张前程面对“青春三问”,立足矿山干一番事业的想法更加坚定,“只要用心干事业、用力练本领,在平凡的岗位我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以实绩向企业交上一份不负青春、不负韶华的答卷。”
“我们要在‘青春三问’中找到奋斗坐标和前进方向,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该干什么、该怎么干,勇于在实践探索中担当使命任务,甘于在风险挑战中锻炼自我,乐于在企业一线中展现青春价值。”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王锦明面对“青春三问”,在毕业生微信群内发出这样一段话。
惜才爱才,用心育“新”。近年来,该矿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管理工作,将其作为矿井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头戏”,既有行动上的落实,同时注重思想上的引领,多措并举留住才、育好才、用对才。
“这几年的成长,离不开矿井对高校毕业生培养的重视和相关机制的完善。矿井在高校毕业生培养上,不仅有规划,还有方法。”该矿综掘二区主管技术员班康康对此深有感触。自毕业之后参加工作,他先后经历1年轮岗锻炼,2年“大学生队官”磨炼,始终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历练……一步一个脚印,3年多的时间,他从一名文雅书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主管技术员。
人才工作的蓬勃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和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该矿持续推进“3456”人才培养“鹰计划”,拓宽人才成长平台,推行“星级成长通道”“1247”职业生涯规划,建立矿领导、组织部长、单位正职三级联系毕业生制度,坚持不定时间、不定地点、不拘形式,以谈心交流的形式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惑及所盼。
“职业没有好坏之分,用心确有大小之别。我选择了矿山就要坚持下去。”作为入选集团公司第一批“百名英才”培养计划库的保运区技术员王亚洲,立志要扑下身子干出一番样子。矿井也对其量身定制了培养实施方案,按照“1年上手、2年合格、3年成才、5年拔尖”锻炼规划,绘制出清晰成长路线图,正在科学实施全流程培养。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该矿为新入职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充足的筑梦空间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工作上,既有短期培养目标,又有长远发展规划;生活上,高标准的住宿条件和舒适的生活环境,还有经常性的开展的交流联谊活动。”在河南长大的温漫漫,因为矿山与这片土地结缘,把家安在了淮北。
连日来,关于“青春三问”的话题热度在该矿仍持续升温,高校毕业生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热情正在不断释放……
(审核:唐国清 责编:梁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