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动态>>基层新闻>>正文
基层新闻
铁运处:无人机为高架线巡检装上“智慧眼”
2023-10-11 07:28 张艳 崔陈 

登录系统,设置无人机飞行定位,选择李槽坊区间输电线路......在铁运处无人巡线巡查和隐患识别预警系统里,工作人员设定好飞行任务,无人机便可以在11公里外的李槽坊车站实现自主巡航,完成拍照和隐患识别回传。

这一幕,是铁运处加快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建设,运用无人机、在线监测系统,推动高压架空线巡检由传统人工巡检向智慧数字巡检的生动实践。

矿区铁路点多、线长、面广,高压架空线星罗密布分布在500多公里铁路区间。传统的巡检工作不仅需要登高作业,还存在着工作效率低、巡检条件差、巡检频率低等问题。该处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发铁路沿线无人机巡线巡查和隐患识别预警系统,利用无人机高精度定位系统、路径规划系统等技术,在临涣分处地区并率先在李槽坊区间试点,对高压架空线分别制定出最优巡检航线,设定最佳巡检角度,通过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多角度、近距离地巡检输电线路走廊、杆塔本体,大到绝缘子,小到金具、厘米级的可视精度,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都逃不过巡检无人机的“慧眼”。

临涣电务段机电领工区邢志伟告诉笔者:“无人机巡检像是给电力工装上了一双智慧眼,塔杆顶端状况都可以看的一清二楚。以前,我们在李槽坊区间巡检高压架空线大概需要4天;现在两个人作业约5小时巡检完毕,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维检效率。”

这些都是无人机在李槽坊区间发现的隐患,绝缘子绑线断裂、金具锈蚀等细微缺陷......临涣电务段技术员许强介绍:“我们可以实时看到无人机所拍摄的画面,且拍摄的照片会实时上传到管理系统,通过系统识别加技术人员对图片的识别及判断,及时发现隐患位置,为巡检人员提供检修的依据,可以减轻职工劳动强度约50%。”

该处副总工程师侯晓光说:“接下来,我们将不断突破思维定式,将进一步扩大无人机应用范围和用途,用智能作业手段逐步替代传统作业模式,切实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实现矿区铁路高质量发展。”



(审核:尹良功 责编:何东方)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请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