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娘”为他们创造出N 种“甜蜜实践”——
淮北矿业集团“太阳花红娘志愿队”为幸福牵线
袁店二矿的吴三春是淮北矿业集团“金牌红娘”,她总是把“牵线如选矿”挂在嘴边。在一个相亲活动前夜,她对着手机屏幕反复推敲推荐词,像分拣精煤般琢磨着每个青年的兴趣标签。

在淮北矿区“太阳花红娘志愿队”的红马甲一直穿梭在矿区各个角落,她们是婚育新风的播种者,也是深夜情感热线的倾听者。
淮北矿业集团针对矿区青年因工作环境封闭、性别比例失衡导致的婚恋难题,逐步形成“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创新“交友”模式。
“她们”,在数据与人心之间搭了座桥
在华塑股份的集体婚礼上,10对新人的中式婚服绣着花与麦穗,司仪的祝词里,传出“乌金为证,淮河为盟”的誓言。正如新人代表所言:“我们的爱情在公司的美食节相识,在设备检修中升温,今天的婚礼,是企业给我们‘家’的认证。”
华塑股份是淮北矿业集团平均职工年龄最年轻的一家子公司,距离集团总部200多公里,500多名单身青年。距离远,高校毕业青年人才多,为稳定职工队伍、留住人才,该公司不定期举办青年联谊会、鹊桥交友会,为未婚男女青年牵线搭桥,提供专业婚恋指导,还精心筹备浪漫集体婚礼。
同时,如何破除社会上对“煤炭人”职业上的偏见也是红娘“破题”和“解题”的思考。如涡北矿与涡阳县医院合办的活动中,女嘉宾通过体验矿区,直观感受矿山男青年的工作环境,不是铁与煤的力量,而是科技与智慧的操作,打破了她们对煤矿职工的误解。

淮北矿业集团的婚恋服务体系始于2010年的“爱情玫瑰园”大型青年交友活动,初期通过线下联谊与电子档案建立服务雏形,促成30对青年初步交往。截至2018年,华塑股份成立“红娘协会”,并开发单身青年数据库及“浪漫之约”QQ群,标志着服务向专业化转型。2023年,该体系已形成覆盖“线上精准匹配+线下场景化社交+情感咨询+集体婚礼”的全周期模式。
现在,太阳花红娘志愿服务团队有149人,2024年举办了35场活动,一对一服务青年1300人次,为稳定青年职工队伍作出了积极贡献。
读懂矿石的人,更要读懂人心
清明雨夜,新疆小伙贾铮回忆起心中的“淮北月光”况晓涵,两位来自桃园矿的新人已相识五年,他们的故事,正是集团持续深化青年职工婚恋服务的生动缩影。
故事始于2020年盛夏的“青春建功新时代”座谈会。在两人陆续发言时,西北戈壁的坚毅碰撞淮北平原的灵动,况晓涵的同事徐杨捕捉到了“他总在看女孩发言”的微妙细节,决定做一个不专业但“靠谱”的“红娘”。
“其实,每月15日‘青春茶话日’就是为他们设计的。”徐杨翻开泛黄的2021年活动记录册,当年举办的“乌金青年的诗与远方”读书会上,贾铮讲述自己新疆成长故事让况晓涵潸然泪下。
如今,在徐杨提议下,徐杨、贾铮、况晓涵三人成立了“红娘工作室”。贾铮夫妇正在桃园矿筹备“我在淮矿有个家”结对计划,贾铮发挥大数据专业优势,建立单身青年信息库;况晓涵与徐杨则负责策划“青年交友”等特色活动。
况晓涵在采访中表示:“在这里不仅找到事业舞台,更遇见了携手同行的伴侣。”
现在,贾铮和况晓涵也开始穿上红马甲,近日他们要和徐杨策划新入职大学生的“寻宝联谊”——只有默契搭档才能拼出完整解决方案。远处,满载乌金的列车正驶过缀满彩灯的矿区铁路,如同一条流动的星河,照亮更多等待相遇的年轻脸庞。
红线那头拴着的,是矿山的未来
“我们织就的红线,早不是简单的两心相系。”
青东矿的“红娘”黄海英,这位“安徽好人”、淮北市“最美志愿者”本就是个热心人。回忆起一个夜晚,她撑着伞在宿舍楼下劝返退缩的小伙子,伞骨上的雨水顺着红色袖标蜿蜒,最终他在活动中顺利认识爱人,并开出了爱情的花。
在得知美好的结局时,黄海英十分欣慰,她觉得,真正的“煤亮子”不是巷道里的矿灯,而是职工眼里的光。作为一个矿山红娘,她也开始读懂了自己的使命——她们织就的从来不是简单的红线,而是一个企业、一座城市、一代矿工的情感史诗。
4月,集团工会工作人员收到一条特殊的信息:“姐,我今天订婚了。”原来,在她的牵线下,女孩和矿区的一名河北小伙已经陷入爱河。随着越来越多的“红娘行动”的深入推进,青年职工“扎根率”显著提升。
女孩羞涩地说:“矿工的爱像精煤,要剥去沉默的矸石才能看见炽热。”

近年来,淮北矿业集团将青年婚恋服务纳入“拴心留人”战略,通过“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原则,助力青年职工在矿区成家立业。她们用一根红线串联,一头拴着巷道的星光,一头系着城市的朝阳,这条红线过滤着青春的悸动,交织着未来的炊烟与嬉笑,书写出了矿山最真挚的情书。
(审核:许春 责编:尹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