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上头一个圆壳,下面四只脚,活像个大蜘蛛。”“这东西以前只在电视中见到,今天算长见识了。”不一会儿,“大蜘蛛”轻微抖动了一下,发出强有力的轰鸣声,轻盈的身躯在四片旋翼的带动下,径直升空而去。

为帮助收缩开采矿井减轻人员分流就业负担,6月14日,淮北煤电技师学院到海孜矿开展无人机操控知识培训,以提升该矿即将分流人员的再就业生存技能。
只见“大蜘蛛”在空中时而悬停,时而侧向运动,时而垂直升降,引得职工们争相拍照,议论纷纷。“这架无人机靠什么提供动力呢?能飞多高、多远?”听到职工们的提问,操控“大蜘蛛”的“飞手”(即驾驶员)一边观察无人机的飞行姿态,一边解释:“动力是充电电池,条件允许的话飞行半径在1公里内,高度升限100米以下。不过,无人机家族里还有神通更广大的机型。”
“目前我国无人机产业已被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飞行从业人员不足3000人,无人机驾驶员需求高达10万人,无人机操控人才十分紧缺。”负责现场技术保障的工作人员看到职工们的兴致很高,对无人机的未来发展作了描绘。“那这样说来,这个行业的发展空间真不小,市场前景很广阔啊!”
职工们一听到这席话,问题如竹筒倒豆子一般都出来了,“当一个飞手工资待遇怎样?”、“考证上有什么特殊要求吗?”、“以后工作怎么安排?”……对于职工们提出的疑问,现场工作人员耐心地作了解答。职工们有的在饶有兴致地欣赏飞行表演,有的依然在围着专业老师不停地“问东问西”,而有的职工这时已经在悄悄“打探”,立志成为一名合格的无人机飞行员了,“无人机产业发展空间巨大,选择这条路不会错,虽然与之前的工作相比,风餐露宿将是家常便饭,但我们也将是最先成功转型脱困的人,因为无人机为我们实现梦想插上了飞行的翅膀。”
(责编:姚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