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严格管理、艰苦训练、共建和谐;他们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在援救战斗中,行动敏捷,施救有方,勇于献身,这就是集团公司五星党支部、六好区队——救护消防大队李槽坊中队。
严格管理固基础
“工作零失误,细节定成败。”是他们给自己定下的工作理念。
为此,中队按月逐项制定工作计划和安排,落实到每个小队、每个人。细化、量化达标内容,对达标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坚持体质和技术操作训练,使队员的个人技能和整体作战能力不断提高,队伍素质逐年提升。
2014年,大队首次推出“双二次”分配,为了把这项工作彻底落实好,经过全体职工的讨论决定,将事故处理、季度考核成绩,队员的日常考勤分数、训练成绩、内务卫生、队容风纪等小指标分数,纳入到二次分配方案中,切实把职工收入与工作实绩挂钩,变“发工资”为“挣工分”。该方案执行以来在处理袁一12.17瓦斯燃烧事故和朱仙庄1.30透水事故中得到具体体现,事故抢险过程中,脏活、累活、险活参战指战员争着上、抢着干。在日常学习训练中指战员为多挣“工分”也是“争着干、抢着干、偷着练”。扎实做好党务、队务公开,对各类先进的评比公开、透明,得到队员交口称赞,有力的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中队班子成员在历年管技人员考核中都在前列,无一人被评为末位。
内务管理上突出军事化特点。在队部,行走时3人成行、2人成排,指战员之间互相敬礼、报告,小队集体项目排队统一行动已成常态化。外出到服务矿井开展工作时,自觉维护救护消防大队的整体形象,纪律严明、雷厉风行,扎实进取、乐于奉献的工作作风已经深深扎根在每个人的心里。
艰苦训练强素质
中队的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是“严规章、严纪律、严要求”的治队方针从没有变过,“提高心理素质、提高技术素质、提高身体素质”的训练方略没有动摇过。队员们早就把“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改为“练兵千日、用兵一时”。一字之差,正是他们艰苦训练的真实写照。
每天早晨进行5000米晨跑,下午进行5000米长跑每天的必修课,爬软绳、单杠引体向上、拉检力器,不分冬夏,每天坚持。定期开展背着15公斤重的呼吸器在35分钟之内跑完5000米测试。“跑完后,每个人的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夏天训练完的时候,都像是从水里捞出来一般。”李槽坊中队中队长江丙涛说。
除此之外,每天训练设备操作、一般技术性操作更是不可缺少。他们积极践行“一切为了战备,一切为了救援”的理念,严格落实“特别规定”,强化战备值班,确保1分钟紧急出动和人员足额到位。贴近实战,模拟事故灾区现场,高标准、高强度,进行事故应急救援、实战操作等演练。组织开展系列业务练兵比武竞赛、协同服务矿井开展事故联合演习、自行组织动态检查、召开事故处理经验交流会和安全例会等,增长了知识,磨练了意志,锤炼了队伍。
2013年11月,集团公司领导谢道成亲临李槽坊中队,现场观摩军事化队列、连续实战、体能等项目的演练,训练有素、作风顽强的战斗精神,得到集团公司领导的高度赞扬,当场作出表彰奖励。
大队领导经常亲临中队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所有这些,都为李槽坊中队有效处理灾害事故、做好安全工作奠定了根基。在大队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中队全体指战员的共同拼搏下,在季度达标检查屡次取得了好成绩,受到奖励。
在历年安徽省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组织的质量标准化达标验收,均获得特级资质认证。在第五届安徽省矿山救援技术大比武中,队员高远、施帅两名新队员脱颖而出,技术得到全面发展,在小队工作中独挡一面,为新人树立了榜样。
勇于献身在一线
事故抢险是衡量队伍战斗力强弱的重要尺度。李槽坊中队除开展日常技能体能训练外,每天还要到数百米井下进行的预防性安全检查,开展事故防范工作,参与排除险情隐患,排放瓦斯、启封密闭工作,了解矿井煤层、瓦斯、水等赋存情况。
在实际救灾中,指挥员善于因地制宜、用兵遣将、全面统筹、运用好自己的人力、物力,为抢险救灾工作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尤其在袁一矿井12•17火灾事故处理中,得知发生事故后,在家休班的中队长江丙涛、在涡北矿参加隐患排查的副中队长高磊,得知发生事故,立即乘坐出租车向事故矿井赶去,同样休班在家的小队长张晓东迅速召集小队队员,分别乘坐两辆出租车赶回中队值班待命。
中队三个小队在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积极灭火。副中队长李厚甜和队员秦广、李四化、李杰分别拿1跟水管用水直接灭火,为了防止火焰烧到自己和高温辐射,他们用水浇湿自己衣服进行灭火,等到最后打瓦石墙时,每人都冻得只打哆嗦。中队长江丙涛、副中队长高磊、队员仲继峰、高松在构建密闭墙时,水泥灰、沙土飞扬,为加快建墙速度,他们直接用双手和水泥、勾墙缝,站在瓦石墙体上构筑瓦石墙,等到瓦石墙建好时,他们的双手已被水泥烧烂。25个小时的井下连续作战,全体参战人员士气高涨,中队指挥员与队员共同作战,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一切行动听指挥,面对随时都可能发生的爆炸危险,没有退缩,积极灭火,出色地完成了抢险救灾任务。正是他们在关键时刻发挥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精神,感染了现场的救护队员,大家齐心协力、轮番上阵,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火区封闭任务。
在随后82天的安全监护工作中,中队全体人员积极配合矿方,全面做好火区内外各种气体的取样、检测和保护监护区域矿方职工的安全。3月9日,仅用10个小时就完成了火区的启封工作,比矿方计划整整提前了14个小时,为工作面恢复生产提供了条件,受到矿方高度赞扬。
自2010年7月建队以来,曾处理过海孜4.25煤与瓦斯突出、临涣化学材料燃烧、杨柳自燃发火、涡北矿3.2火灾、皖北煤电集团祁东矿7.22自燃发火、袁一12.17瓦斯燃烧、朱仙庄1.30透水等事故。
同舟共济促和谐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2014年12月大队进行中队整编,李槽坊中队的人员由原有的40余人,增加到62人,6个小队。中队班子成员从我严起、从我做起,以身作则,与队员吃在一起,住在一起,以队为家,在服务队员上下功夫。利用训练、就餐时间与队员沟通,通过形势与任务教育、思想动态分析会、交流谈心等方式,加强思想教育,及时了解职工思想动态,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使新分配来的队员融入了工作和生活状态。
见义勇为、相互帮扶等善举层出不穷。2014年年初,周义阳小队在去矿井进行预防性检查的路上,仅用不到10分钟的时间就把遭遇车祸的遇险人员送到医院,他们见义勇为的行为,在全大队传为美谈,并被集团公司评为季度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在夏季大练兵中,退伍军人张晓东主动担当起教员,他耐心细致地讲解动作要领,不厌其烦地示范动作,训练间隙和队员一起谈心交流,帮助新队员克服心里障碍,一个月下来,在他的帮助下,队列整体水平上升了一大截,可他却瘦了一圈。逢年过节,队员的妻子儿女,都会不约而同的来到中队同亲人共同过节,每当这个时候中队都会腾出最好的房间,小队人员会准备好可口的饭菜,让节日期间值班的队员和家属欢欢喜喜的地过个团圆节。经过全体人员的不懈努力,中队先后荣获集团公司五星党支部、六好区队,屡次获得大队先进党支部、六好中队等荣誉称号。
如今,他们正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激情和更出色的表现,日夜守护着矿井的平安,中队工作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喜人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