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庄选煤厂自划入淮北选煤厂之后,发挥自身特色,力克重重困难,兑现小厂紧拉大厂的手,步调一致,快速成为骨干分厂。并厂一年半,发生着显著变化,这种变化拨动“四则运算”的算盘,以减、加、乘、除来诠释,它不仅敲击着职工的心扉,更演绎着完美、自然、无痕的榫接,让该厂立足于合并后的新高度,为淮北选煤厂选煤发展谱写了一曲动听的旋律。
“减”:2015年1月1日,朱仙庄选煤厂正式成为淮北选煤 厂的分厂之一。职工们正猜测“并厂”是喜是忧之际,春节前寒风,传来即将减员的确凿消息。一道现实的减法题,带着冰锥的光泽,让该厂职工们打了一个冷颤。分厂领导及时就职工心态,因势利导,阐述矿业集团形势与困境,不断与职工面对面、心与心的沟通,分析总厂的大环境与分厂的小气候的现实问题,真诚的态度得到职工的理解,职工们躁动的心被安抚。减人势在必行,打铁须趁热。该分厂在一年半间顺利通过自然减员、指定分流、外省托管共计减员66人。岗位一下减去这么多人,对剩余职工来说真是压力山大。面对这一实际,该厂开动脑筋又做了一道减法,不是减人,而是减去一套服役18年的两台筛选设备。这套设备煤尘大、噪声大、事故率高,检修量大,零配件成本高等诸多不利因素,是有名的难缠、拖后腿设备。甩掉这套设备后,成功为职工劳动强度减压。职工减员、设备瘦身这道连减题着实让该厂完成的很漂亮。
“加”:减人余下的后遗症一直是该厂的一个心病,如何进行减员之后的康复也是这个厂的主要矛盾。此时此刻,“操检合一”被纳入工作议程并实施。“操检合一”即是将原来单纯的设备司机与检修工合二为一,培养成既能操作又能维修的复合型职工。该厂从原先压滤车间,抽调了6名有丰富检修经验的机电专业人员,组建了第一批“操、检”两用型职工队伍,分三班投入到生产一线岗位。设备正常运转时,他们是岗位操作司机,设备出现故障时,他们是设备维修工。他们原有的检修技能不仅没有丢,而且在关键时刻,屡屡得到发挥,试用后效果极好。身兼两种技能职工步入岗位成为该厂的“新式武器”。该厂一名管技人员说:“‘操检合一’运行后,拆掉了两个工种之间的一道墙,堵住了人员紧张的缺口,职工的技能被叠加利用,实现了效益与效率的提升。” 过去:1人=“司机”或1人=”检修工”,现在:1人=“司机”+”检修工”。这道加法题的成功,让该厂现阶段坚定了在这条道路发展和走势。
“乘”:“解放劳动力,降低劳动强度”这不是一句空话。该厂在以人为本,深挖潜力上有时也会借助科技的力量。不久前,斥资18万对生产设备监控网进行更新和补充,着实让岗位职工尝到了甜头。除了调度室、密控室在原有基础上更新外,还在压滤车间、上仓各增设了一个站点,共计在生产设备的46个关键位置,安装了摄像头。每个易发故障的地方,都从监视器上原汁原味客观呈现。以前如同隔着层纱的显示器也更换成了LED高清32吋大屏。上仓岗位司机坐在显示屏前,可以同时清楚地看到6处设备生产运转重点情况,不必再亲自楼上楼下跑现场查看。岗位当班人员如是说:“一动不动,也能身临其境。和以往相比,有了很大改变。”这样以来,一些岗位由并厂前的“多人一岗”,转变成“一人多岗”。以往一些“皮带司机、筛子司机、卧脱司机”等比较细化的称谓都被淘汰,统一称为岗位司机,一人看守多个岗位更顺应现在的生产发展。 科技自动化、信息化让效率成倍数形式翻了几个跟头,科技的光芒为选煤厂增添了一抹亮色。
“除”: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有成倍向上升的,也有成倍向下落的。2016年,该厂紧随总厂,狠抓煤质和选煤管理的“五降一提”活动,轰轰烈烈,全面展开。枯燥乏味的数据好像突然变得魅力十足,得到全厂上上下下的关注,成为人们津津乐道话题。原因是什么?并厂前一些居高不下的数字,在并厂后发生了华丽的转变,仿佛一只只丑小鸭猛然变成优雅的白天鹅,令人惊艳。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美丽数据:2016年对比2014年(合并前),吨煤泥产率2.32%,同比下降了3.8倍;吨原煤介耗0.61公斤,同比下降了3.45倍;吨原煤电耗1.96元,同比下降了1.27倍。
每道除法都让人算得心情愉悦,真实鲜活的答案就摆在眼前,任何夸奖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我们只能有一个动作竖起大拇指点赞。
学生时代做数学题目,不带有任何情感,而今天的四则运算让我们很激动,因为这些数字里浇灌着全厂干群多少心血和汗水。在淮北选煤厂的旗帜下,朱仙庄分厂齐心协力,通过减、加、乘、除,攥成了一个拳头,克服了一道道难关,渐渐走出了有自身特色的道路。
(责编:姚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