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动态>>基层新闻>>正文
基层新闻
任重而道远终不悔——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许疃煤矿安全副总工程师丁卫平
2016-07-11 08:25 沈涛 王伟 

十二年,他从一个刚出校门带着点“指点江山、挥斥方酋”书生意气,到如今在矿井工作多年磨练出的干练内敛;从实习技术员到安全副总工程师;一路走来,无论是职务的提升,还是各种荣誉的获得,无不包含着他背后的默默付出与辛勤的工作。他就是许疃矿安全副总工程师,优秀共产党员丁卫平。

他有着共产党员的模范榜样。“态度决定高度”是丁卫平常说的一句话。在他担任通风区区长期间,作为一名党员,他事事冲在前,“战斗”到最后,既是一名合格的“指挥员“,更是一名优秀的“战斗员”,时时处处做表率,时时刻刻当先锋。职工常说:“下井别人踩着丁卫平的脚印走,升井他踩着工人脚步走。”他的为“官”之道就是一个“实”字——实实在在地带头干、实实在在地对待工作。2014年许疃矿81采区实施报废封闭,20多道封闭墙要在一定期限内施工完成,困难是肯定的,但越是困难越是激起他“任性”的激情。为了保证安全的保质保量的完成这项任务,他带领相关人员工作不论班,时间按天记,在井下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如期完成了81采区封闭任务。在困难面前,他体现出了一名共产党人面临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任性“。

15年8月份,丁卫平经历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角色转变,自身才能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但他更没有忘记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先进性,追求工作上的创新。他结合通风区安全确认主动汇报与隐患价格收购,改变过去以罚代管的思路,采取树立正面典型逐步推进,灌输正能量稳扎稳打,以内部市场化为手段,在全矿各关键岗位、特殊工种间全面推行安全隐患主动汇报制度,通过价格杠杆来充分调动起职工查隐患、解决隐患、汇报隐患的主动性,初步形成了安全生产齐抓共管的局面,为矿井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有着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丁卫平就是这样,心系职责痴心不改,一心扑在工作上。他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没有响亮的豪言,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叫“责任”。

如何有效盘活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如何保证在人员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各项工作能顺利开展?这是他在通风区长岗位上面对的最棘手的管理难题。面对困难,他不等、不靠、不要,富有创造力的他更没有墨守成规,他以科学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思维对人力资源进行了优化调整,打破常规岗位界限,制定并实施了“全资源跨工种联合作战”、“一岗多证”等举措,深挖职工队伍内在潜力,全面优化科区人力资源、合理调整岗位结构,实现了“一岗多责”、一人多用,有效的解决了职工队伍相对力量薄弱,工作效率低等实际问题。

作为一名党员,他深知有责任去守护身边人的安全。他实施“三步走”策略推行“风险预控、手指口述”,对全矿所有工种的风险预控、手指口述内容进行补充和修订。让基层单位自主排查,主动上报风险预控不合格人员,通过集中办班、集中授课、集中展示,让“风险预控、手指口述”推进工作得到落地。分系统、分专业制作“风险预控、手指口述”DV,在全矿进行推广学习,提升了矿井职工的安全意识。

他有着共产党员的奉献情怀。扎根于此,成长于此,收获于此。一串串脚印,一路的汗水,成长的背后是诸多不为人知的付出与牺牲。当人们流连于清风拂面畅快的自然,他在百米井下中为安全坚守;当人们享受着家庭团聚幸福的感觉,他在冥思苦想安全管理的下一步方向;多少次,他失信于女儿,外出旅游一次的生日愿望被他一拖再拖。多少次,他不能尽孝于父母床前,每天与父母间的电话问候是他最愧疚的时候。

那是2014年7月,60多岁的老母亲不小心摔断了胳膊,当时担任着通风区长的丁卫平特地向领导请了五天假,想好好照顾照顾母亲,陪陪家人,在老人家床前尽尽孝道。但谁也没有想到,两天后,在确定母亲伤势并无大碍后,他又回到了工作岗位。当人们问他为什么回来时,他不以为然的说:“家里没什么事,在家呆不住。”他就是以这种“舍小家保大家”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取得了大家的信任和支持。

谁不想膝下尽孝照顾父母,谁不喜欢看着孩子的笑脸陪她一天天长大,又有谁不想牵着妻子的手恩爱在花前月下,这一切对他来说,每一次机会,却显得弥足珍贵。对女儿的失信,对父母、妻子的愧疚,换来的确实许疃煤矿安全管理效果的显著提升,这一切对于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丁卫平来说,遗憾却不悔!

他有着共产党员的不懈追求。随着安全生产体系创建的不断深入,进科区、进班组,安全效果日益显现,矿井安全生产基础不断夯实。大组检查,专业自查,检查力度不断升级,全天候的安全隐患排查网络逐步完善,安全生产屏障不断构建。一步到位工作法,安全确认主动汇报,各类得力有效举措的实施,安全管理流程进一步清晰,责任更加明确。担任安全副总工程师以来,他以安全生产体系创建为抓手,以制度为准则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模式,不断为矿井安全管理模式升级做出贡献。

虽然有着不平凡的业绩,但他从未停止过自己追求的脚步。百米井下哪里条件最艰苦,哪里有他的身影;哪里出现技术难题,哪里有他的身影;哪里有安全管理瓶颈问题,哪里就有他的探索与研讨。他用辛勤的汗水、过硬的技术、创新的思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责编:姚春雷)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请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