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动态>>媒体看矿区>>正文
媒体看矿区
《中安在线》:工棚里走出来的“徽姑娘”
2025-08-19 07:33  

赵静,46岁,汉族,安徽省颍上县人,现为淮北矿业集团许疃煤矿机电科机厂电焊工,参加工作三十年来,一直从事电焊工作。凭借严谨的工作态度,精湛的业务能力和务实的作风,从一名技术新手,成长为许疃煤矿屈指可数的精兵“焊将”,在2025年被评选为“安徽徽姑娘”暑你最美专题封面人物。

接班,成为家庭顶梁柱

1994年冬,皖北平原骤降一场罕见的大雪,雪花飘飘犹如鹅毛般落下,张庄煤矿到处呈现出白茫茫的一片,就像给大地穿上一层厚厚的铠甲。

在矿区一家住户的转角处,16岁的赵静放学回到家里,还像往常一样站在家门口等候父亲下班。然而,那次的等待,时间却显得特别漫长……

突然,在楼巷深处出现两个相互搀扶的身影疾步走来,朦胧中看得见其中一人脸上包裹着医用纱巾。此时,一种不祥的预感瞬间在赵静心里涌起。

在赵静印象中,父亲在煤矿上班多年,工作中如何规范作业、注意安全是他经常唠叨的“家常便饭”,可是今天怎么会出现……实在令人费解。

回到家中,父亲望着满脸疑惑的家人说:“唉!因为技术不好,打钻时站位不当、操作不规范,锚杆退回来戳伤了眼睛……”

从那时候起,小小年纪的她逐渐对安全生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安全,可以让一个家庭其乐融融,享受健康、平静的惬意生活。然而,失去安全,整个家庭瞬间将会陷入悲痛的泥潭,任凭你有天大的本事,也始终摆脱不了后悔、病痛、残疾的折磨。

赵静父亲自从出现工伤以后,视力几乎完全丧失,在随后的日子里长期在家休养。一个原本幸福美满的五口之家,在失去经济来源之后,很快面临生活危机。就在举目无望的时候,张庄煤矿为了挽救这个日渐窘迫的家庭,安排赵静家一个接班名额。

1995年3月底,赵静和家人吃过晚饭,一家人围在饭桌边开了一次家庭会议,讨论着由谁去接班事宜,最后决定赵静两个弟弟继续上学读书,由赵静到煤矿接班。

那天,父亲把她喊到身边说:“静静,工作由你来接,这个家以后就靠你了,参加工作后你要牢记父亲一句话,无论干什么工作一定要勤学苦练,只有练好技术,规范作业,才能保障安全。”

父亲对赵静入职前教诲的一席话,“练技术、规范作业保安全”就像他脸上的伤疤一样,深深烙进赵静心里。这句话,也将成为她今后苦练技术、规范作业的精神动力。

1995年4月1日,赵静接过父亲为她准备的安全帽,带着对未来无限的憧憬,大步踏进张庄煤矿的大门。这个在别人看来满脸稚气的“小丫头”紧紧抱着刚领来的工作服,像是捧着一份沉甸甸的希望,在入职履历表上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

半个月的安全培训很快过去,赵静在参加学习时格外认真。结业考试那天,成绩单上鲜红的“优秀”二字,让她激动地时不时拿出来多看两眼。

因为成绩优秀,赵静被分到张庄煤矿支护科,成为一名电焊工。由于赵静当时年龄偏小、身体瘦弱,体力上跟不上加工车间的节奏,班组师傅出于照顾,初期只是让她干一些简单杂活,可是这个不服输的“小丫头”偏要干“大活”,班组里师傅们每次看到她执拗且又认真的样子,哭笑不得纷纷直摇头。

勤学,历练技能“多面手”

据赵静回忆,真正使她电焊技术突飞猛进,得到综合提升是在调往许疃煤矿工作之后。

许疃煤矿是淮北矿业集团实施“大投入、大开发、大跨越”战略、七年建成八对矿井中筹备建设的第一对矿井,急需大量优秀专业人才,支援新区建设的号角响彻淮北闸河矿区。2004年5月,赵静主动申请报名,并以电焊工考试第一名的好成绩前往许疃煤矿报到。

新区建设的一砖一瓦,所有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许疃煤矿初期设计年产150万吨,建设所使用的各种钢铁结构框架,需要大量焊接来完成。筹备期间,由于技术工人短缺,临时由6名职工组成的电焊班迅速成立。在白天机器轰鸣,夜晚火花飞溅的作业现场,电焊班职工扛下所有任务,赵静是该班组中唯一一名女职工。

“想当好一名优秀的电焊工,靠的是扎实的基本功。”为尽快掌握电焊核心技术,进一步提升自己综合技能水平,赵静早出晚归、虚心请教,对焊条的使用角度、焊接的电流、施焊的方式方法等仔细观察、用心揣摩、反复练习。

刚开始接触大工件和精细焊接的时候,赵静也是一脸茫然、无从下手,为练就高超焊接技术,她在以后的日子里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

2004年8月份,离矿井正式投产还有不到100天时间。一天早晨,电焊班召开班前会,当班出勤4人,任务是两天内加工200根4000mmX108mm,两端加法兰盘的风水管路,当别人在窃窃私语埋怨不可能完成的时候,赵静却在思考着需要提前准备什么工具。

由于室外作业高温暴晒不可避免,赵静常常一个姿势一焊就是几个小时。在此期间她从没有叫苦喊累,总是任劳任怨,她的工作服湿了干,干了又湿。不畏高温和火焰的烘烤,甚至脸上脱掉一层皮,她也丝毫没有半句怨言。凭着对焊接技术的热爱和高度敬业精神,最终在规定时间内交付200根成品管路。

干过加工车间的人都了解,电焊和气割是不分家的两项活儿,赵静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电焊技术得到了飞跃式的进步,但是气割技术却平平一般,为练好这一技术弱项,她又开始琢磨着对气割工艺“下手”。赵静说,在练习过程中还曾出现一个“小插曲”,至今让她终生难忘。

时间来到2006年冬季,寒风裹着冰粒子抽打在会议室玻璃窗上,发出细碎的噼啪声。加工车间里,从窗台上凝结的水珠滴落下便冻成了冰柱。在更换工作服期间,每个人都把自己裹得像圆滚滚的棉包,连呼吸都带着白雾。

赵静把最后一颗棉袄纽扣扣紧时,头发上还沾着从室外带来的霜花。刚学气割技术,赵静总觉得手脚不够用,红色的防护面罩往脸上一扣,整个世界只剩下橘红色的火焰和工件上跳动的光斑。她蹲坐着盯着钢板上的切割线,厚重的棉裤在脚踝处已经磨出了毛边。

“滋滋……”气割火焰撕裂钢板的瞬间,一簇簇火星像受惊的麻雀猛地弹起。赵静正全神贯注地调整握枪角度,没有留意那些滚烫的铁屑飞溅到何处,谁承想恰恰落进她棉裤脚踝处的褶皱里。

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让赵静忘记周围发生的一切。等她反应过来时,火苗已经顺着裤脚棉纤维悄悄扩散,逐渐燃烧的火苗突然露出噬人的獠牙。

突然“啊!”的一声尖叫,防护面罩“哐当”甩在地上,此时的她已经惊慌失措,眼睁睁看着裤腿上火苗像毒蛇般蹿上来,双手慌乱地去拍打,却时机已晚。

“着火了!”不知是谁大喊一声,正在附近焊接工件的同事老王关掉电焊机冲过来。赵静受到惊吓呼喊,混着火焰的噼啪声一瞬间炸开,她像只受惊小鹿在原地打转,厚重的棉衣成了她最危险的枷锁。

“别乱动!”同事老王抄起墙角灭火器,拔下保险销对着火焰根部猛地一压,白茫茫的粉末喷涌而出,瞬间熄灭跳动的火舌。其他工友也围了过来,有人扯过旁边的防火毯,有人搀扶还在瑟瑟发抖的赵静。

火灭以后,赵静的棉裤连着棉袄已经烧出数个黑窟窿,露出里面烧焦的棉絮。惊魂未定的她呆呆站在原地抽噎,眉毛上挂着的不知是眼泪还是灭火器粉末。老王拍着她的后背安慰道:“丫头,以后干活可得当心,这铁家伙烧起来不认人。”

又是因为没有注意安全,差点惹出祸端,这次的教训让赵静猛然想起父亲曾经告诫她的话。从那以后,她每次开工前,都要检查劳保用品。每一道工序转换,都要进行“手指口述”有声安全确认。

兼职,协安宣传到一线

“我父亲因技术不精,未做到规范作业导致受伤,我自己练气割时引火上身,安全这根弦,谁都松不得。”就因为这两起事件同时发生在自己身上,赵静下定一个决心,立志当一名优秀协安员,要把安全生产的口号宣传到每一名职工心里,于是,她找到时任许疃煤矿工会女工主管郭娴说明来意。

说干就干,而且一定要干得比别人好。从此,车间工棚里的焊枪与协安宣传手册成为她形影不离的两样“武器”。每次矿工会组织安全宣讲,总能看见她的身影出现在基层班前会。新工人入职培训,她也会被邀请当“特殊讲师”,不讲枯燥的规程条文,专讲自己的经历故事。

“1994年冬天,我父亲脸上裹着纱布回家,锚杆戳伤眼睛,那时候我才知道,技术不过硬加上操作不规范,安全就是纸糊的墙。”她撸起裤腿,露出当年气割着火留下的浅褐色疤痕,“这是2006年冬天烫的,当时火苗窜到腰上,现在想起来还后怕,劳保穿戴不规范,再熟练的活儿也可能出岔子。”真实的事故案例加上一句句朴实话语,在场人员听后无不动容,直击心灵深处。

多年来,赵静从基层班前会、到车间现场、再到井口灯房大厅,她不知疲倦地穿梭在各个“阵地”宣传安全注意事项和法律法规。师傅,你的安全帽帽带要放下来;师傅,尖锐的物件要套上护具,以防伤人;师傅,这里有绿豆茶,把水瓶灌满解暑降温的;师傅,饮酒后严禁入井。同时,赵静还把自己专业的焊接术语编成顺口溜,“电流调得稳,焊缝才不裂;角度摆得正,火焰不近身。”

曾有其他单位职工打趣地说:“赵静的顺口溜,比书本上文字好记多了!”有一次赵静到运输区地面车间做安全宣传,新工人小李嫌戴防护面罩麻烦,正准备干活被赵静及时喊停。

“小伙子,你看看这镜片上的颗粒痕迹,都是铁屑飞溅沾到上面的。我父亲曾经也是一名矿工,因为心存侥幸,没有规范操作导致眼睛受伤失明,母亲常年以泪洗面,难道你愿意让你家人也这样吗?”赵静边说边拿出自己使用数年的防护面罩作对比。经过说服教育,小李红着脸戴上防护面罩,从那以后再也不敢心存侥幸违章作业,听说后来还成为班组里的“安全标兵”。

据赵静介绍,自兼职协安员以来,她的宣传本本上记满基层各班组发生过的安全小故事。并利用业余时间和“三违”人员谈心谈话多达200余人/次。工友们常说:“赵静每次谈心说话,能够说到别人心窝里,就像她焊接的工件一样,实在、暖心。”

担当,敢揽精密“瓷器活”

2023年深冬,许疃煤矿72316工作面煤仓下口急需安装一台放煤“老虎嘴”,联系机电科电焊班负责两天内加工入井。值班人员在班前会上着重强调:“‘老虎嘴’这种高强度铁板焊接,考验的不光是技术,还要有体力、耐心、责任心,一样做不到,都有可能引发重大事故。”

话音落地,班前会上没人应声。“这时间也太急了,焊接既要防变形,又要保证强度,稍有不慎就是‘豆腐碰石头’,这活可不是一般的活儿。”班前会下传来部分职工窃窃私语。

“我来试试。”赵静突然站起来,“前几天,我刚刚查了这方面材质的焊接参数,也了解‘老虎嘴’结构应力分布,这个活儿,我来干。”

接下来的48小时,她几乎没离开车间。蹲在冰冷的铁板上,脸离焊缝只有30厘米,焊枪角度精确到5度,电流稳定在120安培,划线、切割、拼接、点焊、平焊、立焊、仰焊等等各种动作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中途有工友想帮替她,也被她婉言谢绝,“这活儿跟绣花一样,需要屏住呼吸不能停,中间稍有顿挫,就会留下残缺。”

第二天下午,当最后一道焊口收弧,她摘下面罩,由于长时间蹲坐姿势,一下瘫坐在地上。

随后,她喊来机电科党支部书记武天津进行验收,望着鱼鳞般的焊缝,武天津啧啧称奇:“完美!焊缝精度和强度估计比原厂还高出3个百分点!”

2024年,从井下升井一批综采液压支架,其中液压支架上“拔销器”焊接要求“零气孔”,供应商派来焊工试两次都未达标。赵静毛遂自荐要求一试,并提出“分层焊接法”:先打底焊保证贴合度,再填充焊增加厚度,最后盖面焊控制精度。连续五天,她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最终按质按量完成攻坚任务,经第三方检测全部合格,为矿井节省了数万元外委费用。赵静回忆说,这样的“硬骨头”,她啃过不止一次。

“技术就是底气。”赵静常说,在她的工具箱里,除了焊枪、面罩,还有厚厚的《焊接工艺学》,书的边角早已翻得起毛。这些年来,她自学攻克了“厚板对接无变形焊接”“异种钢焊接裂纹控制”等数十项技术难题。

奉献,荣膺最美“徽姑娘”

2025年7月份,皖北平原持续干旱,天气预报已经连续一个多月没有降雨消息,炎热的天气像火炉般炙烤着大地。下午四点,赵静像往常一样整理好工具,准备开工作业。此时,汗水顺着她的安全帽滴在钢板上,水渍瞬间蒸发。

许疃煤矿82下深部回风巷铺设风水管路,需要3500米,约875根4000mmX108mm两端加法兰盘的“订单”已经如火如荼开始加工,赵静和其他工友一起进入新一轮攻坚战。渴了,她就打开自带的水壶畅饮一番;累了,就坐在工棚阴凉处稍作休息。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赵静心里想的是,“管路早一天安装好,井下就多一分安全。”那一段时间,朝霞未现她却早早来到工棚,夕阳落山她还在焊花飞溅、忙碌不停。下班后脱下手套,手掌上水泡早已磨破和手套粘在一起,第二天贴上“创可贴”继续开干。

曾有工友劝她:“赵静,天那么热,多休息一会别那么拼命。”

她却摇摇头:“这些管路是进入井下安全生产使用的,早一天焊好,矿工兄弟们在井下安全才能得到保障,矿井正常生产循环,才能不拖后腿。”

当每次被问及“30年来守着焊枪,苦不苦、累不累”?赵静总是呵呵一笑说:“父亲当年教我‘练技术、规范作业保安全’,我做到了;矿上给了我接班的机会,我要学会报恩。苦是真的苦,累也真的累,但看着自己焊接的设备工件,源源不断安装在井下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真心感到付出再多也值得!”

寒来暑往三十年,赵静已数不清用掉多少根焊条,只记得每道焊缝需要“敲开检查”,用锤子敲掉焊渣,看是否有气孔、夹渣,确保焊接合格。据赵静统计,在她的焊枪下,大约生产出8000多根合格管路,2000多个精密部件,从未出过质量问题。

盛夏酷暑,巾帼担当,2025年7月初,安徽省妇联为展现女性在高温下坚守岗位的动人风采,推出“暑你最美”致敬高温下坚守的她系列宣传活动,面向全省征集素材,许疃煤矿把赵静的先进事迹整理上报参与评选。

7月17日,安徽徽姑娘微信公众号发布评选结果,赵静被评选为活动封面人物。许疃煤矿现任女工负责人温漫漫前往工棚准备把好消息告诉赵静时,只见她蹲在地上,右手稳扶焊枪,左手轻调电流,橘红色的焊花在她身前绽放,像一串串跳动的火焰。完工后,她摘下面罩,脸上早已汗如水洗,笑容格外淳朴。

“这荣誉不是给我一个人的,是给所有坚守一线姐妹的。我会一直焊下去,直到握不动焊枪的那天。”赵静朴实的语言就像她焊枪下点燃的火花,热烈而明亮。

近年来,赵静坚持扎根基层一线,听从工作安排,任劳任怨、默默奉献。曾在2019年获许疃煤矿“优秀协安员”;2020年获集团公司“优秀协安员”;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获许疃煤矿女职工工作“先进个人”;2024年获集团公司“优秀协安员”称号等。

时间一天天过去,当别人还在为“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加冰加糖纠结时,赵静早已换上工装开始新的一天劳作。在许疃煤矿,赵静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女职工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半边天作用。她用一把焊枪,点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辛勤汗水浇灌生命之花蓬勃成长;她用一把焊枪,拼接出象征安全生产的钢铁长城,筑牢一道道安全防线;她用最朴实无华的行为语言,在长达30年职业生涯中,表达对淮北矿业的感恩之情。凭借一把焊枪诉说烈焰锻造坚韧、焊花缀满工装的传奇故事。她,就是许疃煤矿机电科电焊工,赵静。(程祖辉 陈丽)

来源:《中安在线》2025年8月14日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请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