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动态>>媒体看矿区>>正文
媒体看矿区
《安徽日报》:助推优势产业聚链成群
2025-10-09 15:29  

10月7日,位于濉溪经济开发区的安徽力幕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加班生产。铝箔原料经过熔炼、轧制、退火等多道工序,逐渐变成薄度均匀的铝箔卷。

“部分原料来自园区关联企业,仅此一项每年节省80万元物流成本。”公司总经理助理姚方隆说,短短“一公里”距离,体现出供应链上下游协作水平。

在濉溪经济开发区,再生铝合金企业熔炼出来的铝锭,可直接供应给汽摩配企业;铝板带箔企业加工后的包装箔,可让下游企业制造成出口的航空铝餐盒。

安徽国轩象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宏在濉溪经开区深耕铝型材加工业多年,在淮北高新区打造了皖北首家新能源动力电池轻量化箱体制造基地。

“企业日产动力电池轻量化箱体超1200套,而箱体使用的就是铝合金材料。”张宏告诉记者,国轩象铝的落地,让淮北铝基高端金属材料“链”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动力。近年来,淮北市坚持用“链式思维”助推优势产业聚链成群,推动现有企业创新求变、技术突破,着力招引上下游企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实现产业焕新。

中基电池箔生产的0.0045毫米双零铝箔达到全球最薄,已进入电池头部企业宁德时代的供应链体系;银邦新能源材料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铝热传输材料等产品已向比亚迪等知名企业批量供货……淮北市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铝基产业链体系,拥有规上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及汽车零部件企业68家,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淮北铝基企业生产的铝箔、动力电池轻量化箱体,在市场上展现出较强竞争力。”安徽省金属学会理事、淮北市铝基新材料协会名誉会长孙建民认为,淮北铝基产业年产值虽达230亿元,但产业整体规模仍偏小,产业结构有待完善。

孙建民建议,淮北市要持续推动铝基新材料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电池箔、新基建领域终端产品及其电子信息应用产品延伸,推进工业和建筑装饰铝型材向高端产品升级,强化以链招商、聚链成群,壮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能级。

安徽碳鑫科技有限公司是淮北矿业集团子公司,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乙醇生产装置,继去年2月28日产出第一桶优质乙醇后,今年6月29日又产出第一桶合格乙基胺。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不意味着放弃原有资源禀赋,而是要重新审视优势,通过结构调整和现代技术赋能实现破局。”淮北矿业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除碳鑫科技向乙醇、乙基胺等下游产业链延伸外,临涣焦化公司3万吨/年碳酸酯项目首批产出的电子级碳酸甲乙酯纯度达99.99%以上,焦炉煤气分质深度利用项目完成设备调试,预计明年投产后可形成“煤—焦—化”闭环。

淮北市依托煤炭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聚集产业链堵点,成立产业基金,以“链式思维”靶向双招双引,以优质项目延链补链强链,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产业链已集聚规上工业企业48家,全产业链年产值达240亿元。

“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虽成为园区主导产业,但炼焦、火电等传统产业仍占比较高。”淮北临涣化工园区管委会主任李响说,推动园区产业转型升级是一场持久战,须坚持不懈全面打通下游产业链堵点,增强产业链整体协作水平和抗风险韧性。

对此,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石油化工处处长、正高级工程师魏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步入“十五五”,淮北临涣化工园区应在“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等方向重点发力,纵向延伸高附加值产业链,以现有甲醇、乙醇为核心,向下游拓展至特种共聚聚酯单体、新能源电池材料、特种工程塑料等高附加值领域;横向强化产业集群协同,推动园区内企业物料循环与耦合发展,吸引电子化学品、功能助剂、高端药物中间体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

“应坚持创新与绿色双轮驱动,深化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等机构合作,攻关氢甲酰化、羰基化衍生技术;推进二氧化碳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打造绿色低碳标杆园区,通过延链补链、创新协同与绿色转型,建设全国领先的先进高分子材料与精细化工产业基地。”魏珣建议。

眼下,淮北市正围绕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及汽车零部件、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绿色食品、高端装备制造及其他新材料(高岭土)四大优势产业,准确研判科技发展趋势和产业发展动向,突出招大引强,精准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推动优势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吴永生)

来源:《安徽日报》2025年10月8日 1版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请关注官方微信